信息与计算科学没前途
于2020年度公布了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涉及撤销本科专业518个。此次调整的背后,主要反映了一些专业的就业市场竞争力问题。
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会的评估,新设立的控制布点专业及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也已确定,共有37个新专业获得批准,如量子信息科学、智能交互设计、智慧交通等。这些新专业的增设,预示着未来高精尖领域的发展方向。
那些被撤销的专业中,部分是由于其就业前景较为黯淡,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在过去也曾是热门选择,但因就业单位稀缺,导致部分高校选择撤销该专业。而像会计学这样的专业,虽然社会需求大,但竞争激烈,部分非名校的毕业生可能面临较低的薪资水平。
部分专业的撤销也是为了推动其更好的转型升级。如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被撤销,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校不重视这一专业。实际上,这是为了将培养模式转向五年制和八年制为主流,以更好地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撤销的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撤销数量最为突出,达到了21个。一些曾经热门的专业由于人才供给过剩,现已开始逐步调整。例如,会计学专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控后,已从撤销名单上消失。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被撤销的专业可能会引起误解。如临床医学专业的撤销,但实际上这些被撤销的专业学制为七年,与五年和八年的医学专业并不冲突。这些调整是医学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制度而进行的必要。
自1988年起,我国开始试行七年制医学教育。随着教育制度的演变,2015年调整了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模式。针对七年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如“5+2”模式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等,新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与科研的结合。
新设立的37个专业中,高精尖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些新专业的增设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量子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新专业。随着量子理论的不断发展,量子力学将在未来的科技与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量子信息科学等新专业的设立,无疑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这些新专业的增设,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各高校也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合理设置专业,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