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啥不传位给绵恩啊?这事儿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乾隆皇帝晚年确实考虑过继承人问题,他最初确实看好过绵恩。绵恩是皇次子永璇的儿子,按辈分是乾隆的侄孙,也就是皇长孙。乾隆曾一度对他寄予厚望,甚至在一些场合表现出要立他为储君的倾向。然而,最终乾隆并没有选择绵恩作为继承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乾隆晚年多病,性格也变得猜忌多疑。他担心绵恩的才能和性格无法胜任帝位,绵恩在朝中虽然有一定势力,但毕竟年轻,缺乏治国经验,且在政治斗争中显得不够果断。乾隆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更有能力、更稳重的继承人。

其次,乾隆的废立皇太子经历让他对秘密立储制度更加信任。他最终选择了颙琰(即后来的嘉庆帝),他是皇十五子永琰的儿子。永琰虽然不是嫡子,但才华出众,性格沉稳,符合乾隆的期望。乾隆在立储问题上非常谨慎,他希望找到一个既能继承他的治国理念,又能稳定朝局的继承人。

此外,乾隆对绵恩的家族背景也有顾虑。绵恩的父亲永璇虽然有一定地位,但并非嫡出,且在乾隆朝中曾因卷入政治斗争而失宠。乾隆可能担心绵恩的出身会影响他的权威和统治稳定性。

综上所述,乾隆最终没有选择绵恩作为继承人,是基于对绵恩的能力、性格、家族背景以及自身政治考虑的综合判断。他选择了颙琰,最终也证明了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颙琰顺利继承了皇位,开创了嘉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