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活中看似一切如常,却总感到莫名的烦躁、焦虑,心情时常低落,仿佛每天都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这些情绪的波动,也许源自你内心深处的“内在小孩”在默默影响着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被抑制的情绪,以及那些不愿回首的伤害。这些经历如同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内在小孩”。这个孩子的年龄,永远停留在了经历创伤的那一刻,如同被时间遗忘的孤岛。

成年后的许多心理困扰,往往与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息息相关。例如,儿时若被过度压抑,长大后就可能深陷自卑的泥潭,总觉得自身有所不足;若在童年时曾遭遇遗弃,成年后或许会对分离产生过度的恐惧,害怕失去依靠;若被忽视,则容易陷入抑郁的漩涡,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这些“内在小孩”各有其独特的类型与特点:

1. 自卑型:他们总是自我贬低,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自我评价消极。他们倾向于迎合他人,认为只有不断付出才能获取价值,但往往忽视真正的自我。

2. 戒备型:他们对人和事总是心存疑虑,缺乏信任。童年的伤害使他们高度警觉,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然而这也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受到影响。

3. 依赖型:尽管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他们在心理上依然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决策的能力。面对问题,他们常常选择寻求他人的帮助,难以独立解决问题或平复情绪。

4. 情感封闭型:由于童年时期不被允许表达情感,他们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可能面临抒情障碍。他们对社交和恋爱兴趣索然,内心缺乏安全感与被爱的体验。

若想真正让自己摆脱压抑,重拾快乐,关键在于疗愈“内在小孩”的创伤。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你需要明确自己“内在小孩”的类型。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特点,判断自己内心的“小孩”属于哪一种类型。可能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只有一种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的混合。

为“内在小孩”正名。试着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过去。比如,当你7岁时被父母贬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现在你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那时的你只是个孩子,父母的贬低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不成熟,而非你自身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有助于你保护“内在小孩”,避免自我否定和伤害。

当你感到生活中的压抑时,不要忽视这种感受。尝试上述方法去疗愈自己内心受伤的“内在小孩”,让自己逐渐走出阴霾,重拾快乐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