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的作者到底是谁
《回乡偶书》是一篇在小学六年级课本里出现的古诗,贤哥哥为了与我进行一次五子棋的对战,努力背诵了这首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我们一起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详细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复习。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回乡偶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唐代距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这首诗的意境却十分亲近,五年级的贤哥哥也能从字面上感受到共鸣。他回忆起自己的老家湖南,那里有充满色彩的四季,有泥巴玩伴、躲猫猫的小伙伴,还有婆婆养的鸡鸭、清晨凉爽的风、阳光下金黄的稻田和山泉旁冷爽的西瓜。
就像那只神气的大公鸡、山里的蘑菇、被风吹落的地蜂窝,虽然看似平凡,却蕴深深的情感。虽然我们还未到“鬓毛衰”的年纪,但内心早已充满感慨。今日暂且先讲到这里,附上这首诗及其注释,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回忆的源泉,你的家乡是否也让你回忆满满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念家乡的什么?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回忆和快乐吧。
附:《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年轻时离家而去,年老时才得以回归。家乡的口音未曾改变,只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
遇见儿童时他们却认不出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注释:
1. 偶书:随意记录的诗篇。说明这首诗是作者偶然有感而写的。
2. 少小离家:贺知章在三十多岁中进士后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的人。贺知章回乡时已经八十多岁。
3.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变:依然保持着家乡的口音。鬓毛衰:指头发稀疏变白。衰:疏落、减少的意思。这里的衰也可以理解为衰老的意思。
4. 相见:这里指的是遇到见到自己的人们。不相识:不认识自己。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人是谁。问:有的版本写作“借问”,有的版本写作“却问”。写作背景:贺知章在天宝三年辞官回到故乡越州永兴县时,已年过八旬高龄。《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重返家乡的喜悦和对岁月的深深感慨。这首作品流传甚广且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诗人虽已老去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依然炽烈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