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详细资料介绍)

酸式盐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各类考试中都屡见不鲜,但学生对相应的得分率并不高,说明对酸式盐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深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酸式盐,本文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酸式盐的定义
酸式盐是在电离时,除了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外,还生成了氢离子的盐。它们可以看作是多元酸跟碱不完全中和的产物。由于能部分或全部电离出氢离子,这些盐在组成上含有氢元素。例如NaHSO4、KHCO3、KH2PO4、K2HPO4和Ca(HCO3)2都属于酸式盐。
二、酸式盐的形成
一元酸无法形成酸式盐,只有二元酸或多元酸才能形成。其形成方式如下:
⒈ 多元弱酸、酸性氧化物与少量碱反应:例如H2S+NaOH=NaHS+H2O,CO2+NaOH=NaHCO3等。如果碱的量较大,会生成正盐。
⒉ 弱酸正盐与对应的弱酸或其酸酐反应:例如通入相应的气体或加入过量相应的酸可以把正盐全部转化为酸式盐。如CaCO3+H2O+CO2=Ca(HCO3)2。
三、酸式盐水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酸式盐的种类很多,性质各不相同。酸式酸根离子同时发生水解和电离,由于水解与电离程度的差异,导致溶液显现出不同的酸碱性。例如NaHSO4、KHSO4、KH2PO4等呈酸性,而KHCO3、K2HPO4等却呈碱性。
四、酸式盐的溶解性
酸式盐的溶解性与相应正盐的溶解性存在有趣的对应关系:
⒈ 在相同温度下,不溶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通常更容易溶于水。例如,CaCO3难溶于水,但Ca(HCO3)2却易溶于水。
⒉ 可溶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溶解度一般较小。例如,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五、酸式盐的化学性质
1. 热稳定性:正盐的热稳定性强于酸式盐,同时均强于相应的弱酸。例如,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分解,而碳酸氢钙稍微加热就能分解。
2. 与酸的反应: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例如NaHCO3可与HCl、H2SO3、H3PO4在水溶液中反应。
3. 与碱的反应:酸式盐与碱均可反应,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NaHCO3+NaOH=Na2CO3+H2O。
4. 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绝大多数的酸式盐由多元弱酸形成,但也有由多元强酸形成的酸式盐,如NaHSO4。强酸的酸式盐只能电离,不能发生水解。弱酸的酸式盐既可电离,也可水解,其水溶液的酸碱性由电离和水解以及阳离子等方面决定。
六、酸式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⒈ 体现酸的特性:例如与含相同的金属阳离子的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和水,或者与含不同的金属阳离子的碱反应往往生成两种盐和水等。强酸的酸式盐如硫酸氢钠也能表现出酸的特性。然而需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发生和具体情境下硫酸氢钠反应的可能产物不同的情况。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会生成一种正盐和两种正盐水等不同的产物情况也需要考虑在内进行探究和验证情况真实性以便于更准确理解和把握规律性质而更好的进行应用探究和学习总结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相关知识的运用。一些特殊情况需特殊考虑同时不同的具体条件和实验过程也有可能会有不同实验结果发现的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对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解题技巧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化学题目时能更准确的分析和应用所学原理探究现象及其成因阐述原因及其合理性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学习化学学科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拓宽视野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化学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安全性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从而顺利展开化学实验并得出结论形成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新的知识点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习也要注重质量避免一味刷题陷入题海战术当中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问题解答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更好地学习化学学科的知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