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千仞怎么解释这个词
壁立千仞是一个成语,形容山崖陡峭,高耸入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列传》,原文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这里的“南亩之农夫”和“机上之工女”分别指的是普通农民和织布工人,而“负栋之柱”则是指支撑房屋的柱子,“架梁之椽”则是指支撑屋顶的椽子。“负栋之柱”和“架梁之椽”的数量远多于“南亩之农夫”和“机上之工女”,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建筑的规模之大。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化为用来形容地势险峻、高大挺拔的景象。在现代汉语中,它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具有卓越才能或成就的人,或者形容那些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事物。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的才华横溢,犹如壁立千仞,令人叹为观止。”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非常出众,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