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有讲究,先取名再取字,名是公开的,字是私密的,比如李白字太白,关羽字云长,名和字之间有关联。
古人取名确实有着一套独特的讲究和礼仪。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名字通常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取定的,而字则是在成年之后,即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才取。名,作为公开的称谓,是他人称呼的基本方式,具有庄重和严肃性,通常只有父母和长辈可以直接称呼。而字,则相对私密,多用于自称或同辈、朋友之间相互称呼,体现了对名字的尊重和补充。
取名时,古人讲究寓意深远,往往与出生时的情况、家族的期望或美好的品德相关。字则常常与名相关联,或是对名的解释,或是对名的补充,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称谓体系。例如,李白字太白,取“白”字之意,既与名字相呼应,又寓意着高洁、明亮的品质。关羽字云长,字中的“云”和“长”既体现了关羽的豪迈、飘逸之气,也与他的名字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这种取名和取字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名讳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和文化传统。名和字之间的关联,更是展现了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