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酒泉子》一时盛传
江南回忆深处,最使人陶醉的莫过于杭州。一提到杭州,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自然浮现西湖与钱塘美丽画面。
在今年的第二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开幕式上,一部大型音画组歌《钱塘风情画卷》首次公演,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是浙江省首次以钱塘江为主题创作的大型音画组歌,歌词大多取材自唐宋以来的经典诗词,并邀请国内顶尖音乐家团队进行了二次创作。
从上周开始,我们将与网友一起定期赏析这些经典诗词。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代李清照的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怎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摄影:林之江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大约是在绍兴(1150年)间。词人通过描绘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的元宵佳节,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表达了对南宋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词的上片描绘了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与现实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前三句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词人主观心情的凄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晚晴景象与初春时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景色相映成趣。尽管春意盎然,但词人仍觉得“春意知几许”,透露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尽管有“酒朋诗侣”的邀请,词人却婉言辞谢,表达了心忧国事、无心赏玩的情感。
词的下片则通过对比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词人伤感的心境。“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描绘的是当年汴京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与现在的“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人老了,憔悴了,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宋代苏轼的《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此词是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杭州观潮时所作。词人采用代言体,以弄潮儿的口吻展开叙写,亲切自然。作品受到了民歌风调的影响,给人以质朴自然的美感。词中描绘了浙江钱塘潮这一自然景观以及弄潮儿在万顷波中的自由、活泼形象。通过描写弄潮儿在观潮时的欢乐情景和他们对大自然的挑战精神,展现了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也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整首词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