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燃烧三要素一定燃烧吗(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燃烧三要素一定燃烧吗(详细资料介绍)  

什么是火灾?从一个普通房间开始着火到全面失控需要多长时间?是五分钟还是十分钟?面对火灾,我们该如何应对?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科技大学火灾重点实验室的轰燃实验,揭开火灾的奥秘!

火灾知识简介

要理解火灾,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火灾的产生条件,这通常被称为火灾三角形或火灾四面体。火灾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需要存在可以燃烧的物质)、点火源(在点火源的作用下达到着火温度)、以及助燃剂(通常是氧气)。在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如果发生化学链式反应,即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可能引发失控的火灾。

轰燃现象

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全面燃烧的现象。当室内大火燃烧形成的充满室内各个房间的可燃气体和未充分燃烧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爆燃,从而导致室内其他未直接接触大火的也被点燃燃烧。

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在一个由10mm钢板围成的无防火措施的房间中进行。房间两侧装有感温探头,可以实时监测房间内的温度。房间内部有废纸篓、窗帘、沙发等品。窗帘后有一块厚度仅4mm的普通玻璃。

实验过程

1. 工作人员点燃废纸篓,实验开始。

2. 废纸篓中的纸张着火,火势逐渐扩大。

3. 火引燃窗帘,火势沿窗帘垂直方向迅速蔓延,室内温度急剧上升。

4. 室内温度达到40℃以上,这是最后的自救机会。

5. 错过最佳灭火时机后,必须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6. 热量继续积累,室内温度达到60℃以上。

7. 4mm厚的普通玻璃因高温破裂,室内供氧充足,温度突破临界点,燃烧进入瞬变,发生轰燃。

8. 轰燃发生后,室内温度达到780℃,氧气含量下降,一氧化碳含量上升,室内物品表面开始汽化自燃,逃生几率几乎为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轰燃的发生非常迅速,仅仅需要两分多钟。在轰燃发生之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自救灭火(如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或逃生,同时必须拨打火警电话、物业控制室电话,并呼叫邻居逃生。

火灾防范与应对

火灾扑救是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消防指战员的“救火”行动只是火灾救援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第一道防线。在火灾发生前,每个人都是火灾的防范者,都应当是义不容辞的“防火人”。人们常常认为火灾是低概率事件,与自己无关,却忽视了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才是火灾隐患的源头。真正的“救火”行动其实在明火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

  丹凤千字科普:燃烧三要素一定燃烧吗(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