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卧室湿度多少合适


冬至过后,随着强冷空气的侵袭,本市的气温骤降,破零点的温度让人们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由于冬季传染病的高发,许多老人和小孩更多地选择居家。在这样的“猫冬”期间,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为此,我们采访了消防部门的专家和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呼吸科赖雁平,他们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调控室内度

如今,集中供暖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但部分市民仍觉得暖气不够暖和,希望室内温度越高越好。实际上,过高的室内温度并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引发“暖气病”。

最适合的冬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最舒适的温度大约是23℃。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5℃,建议适当调低。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至70%,以40%的湿度为最舒适。在供暖季节,即使室外温度较低,市民也应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通风时间。通风时,可以采取关闭房间房门,分时段分屋子进行通风的方式。为了调节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保持加湿器的清洁。除此之外,市民还可以通过增加室内水培植物、养鱼、勤擦地等方式来增加室内湿度。

不可忽视的运动

虽然室外温度已经跌破零点,人们的外出时间减少,但仍需把握黄金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没有寒潮天气的情况下,每天10时至14时是阳光充足的时间段,市民可以在保暖的前提下,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左右。

如果室外活动不便,家中也要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活动时间。老人可以选择太极、柔力操等运动;年轻人则可以进行瑜伽、健身操等;儿童则适宜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市民应避免到灯光不足、空气不流通且存在汽车尾放的地下车库进行运动,这样的环境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电气安全需警惕

在寒冷的天气里,一些市民会使用电热毯、电热水袋、浴霸、电暖器等小电器来取暖。一定要注意这些电器的使用安全。购买电器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使用电热水器、空调、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时,要错开时间,以免电路过载。切勿在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种耗电量大的电器。使用大功率电器时要有专人,避免在睡觉时或家中无人时使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有限,要经常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或老化,不宜使用过于陈旧的电器。使用暖手宝、电热毯时,要避免边充电边使用,以防发生、漏电、着火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