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植物大战僵尸西游内购版最新版本更新内容(详细资料介绍)

我们玩游戏真的就能收获快乐吗?
答案并不绝对,有时候游戏带来的反而是痛苦。这种体验主要源于游戏的盈利模式。
以采用内购模式的网络游戏为例,它们的盈利方式可谓相当独特,甚至有些让人不适。这些游戏通过不断刺激你多巴胺,人为制造困难和痛苦,迫使你不得不花钱以缓解这些负面感受。你可能会疑惑,多巴胺不是带来快乐感的物质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你被丧尸追逐时,身体虽然了大量的多巴胺激发求生欲,但这并不能被称为快乐。多巴胺与快乐并无直接关系,它更多的是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引发的一种强烈的不安和饥渴感。西方哲学家认为,欲望的满足带来的是空虚,不满足则带来痛苦,多巴胺似乎成了这种痛苦的源头。东方哲学也有类似观点,讲究“色即是空”,这里的“色”指的就是各种欲望。人们通过禁欲、修行等方式试图摆脱多巴胺的控制,追求内心的平静。在这点上,东西方文化有着惊人的共识:只有克制欲望,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那么,为什么内购游戏更倾向于制造痛苦而不是快乐呢?原因很简单,比起追求快乐,人们更愿意花钱来摆脱痛苦。当玩家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内心充满痛苦时,才会不断地往游戏里投入资金。这就像被绳子拴住的驴,只有拼命拉磨才能吃到眼前的胡萝卜。虽然玩家心里清楚这是痛苦的根源,但在社交捆绑和沉没成本的压力下,他们往往无法自拔。
相比之下,单机游戏则完全不同。尽管它与网游都属于游戏范畴,但其盈利逻辑和玩家体验却有着天壤之别。单机游戏的贴吧里,玩家大多对制作团队充满感激和赞誉。因为它们致力于给玩家带来更多的快乐,通过赢得良好口碑来吸引更多玩家。优秀的单机游戏就像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能给玩家带来全新的人生体验。
曾经我也沉迷于网络游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每天定时上线抽卡、打团战,甚至打乱了生活节奏。在与朋友家人的聊天中,我也忍不住玩手机。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被欲望控制得死死的,必须做出改变。我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彻底断绝游戏中的社交联系;二是直接注销账号、删除游戏,舍弃所有的沉没成本。做完这些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这就是内啡肽带来的快乐。
我们必须明白,要远离多巴胺的陷阱,追求内啡肽的快乐。这两种感觉很容易分辨:如果你做完某事后感到空虚、后悔、失落、自责,那么你可能就陷入了多巴胺的陷阱;而如果你感到内心充实和平静,那就是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我们要看破基因的小把戏,不被它牵着走,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实现所谓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通过审视人生,去掉那些虚假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信念,不辜负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