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意思解答
在古代,诗人王毂在《苦热行》中生动描绘了酷暑的难耐:“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那么,没有电扇、空调的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炎盛夏的呢?
他们的消暑方式并不比我们今天的手段逊色。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开始挖窖储冰,用于夏季制冷。当时的冷库被称为“凌阴”,采储冰块的则称为“凌官”。《诗经》中就有关于采冰储藏的描述。1976年,考古队在陕西宝鸡发现了商周时代的“凌阴”遗址,展示了古人储冰技术的精湛。
古代的储冰量也有明确规定,每处“凌阴”每年必须储藏一定数量的冰块。采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在极寒的河面上进行,然后将沉重的冰块运送到冷库。这些冰块是专供皇家贵族享用的,普通百姓难以接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宫殿宇和豪宅现了消暑的含凉殿和冷水亭。它们利用水车的转动带动扇叶,产生凉风,结合冰块,创造出清凉的环境。甚至三国时期的曹操还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冰井台”的控暑降温设施,通过在室内挖深井储存冰块,产生冷气。
到了唐宋时期,民间也开始有了储冰的冷库。这些民间冷库用特殊的建造方法保温效果极佳。随着冰块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冷藏用具和消暑饮品。青铜冰鉴、柏木冰箱等冷藏工具应运而生,它们能确保在酷暑中也能享受到冰镇冷饮和美食。
民间的经济头脑也看到了商机,制作出各种冷饮上市。长安大街上的商贩用碎冰调制出各种叫卖的冷饮,如“雪冷元子”、“冰汤酸梅”等,深受人们喜爱。到了宋代,一种叫“冰酥”的冷饮出现,它的制作精细,口感清爽甜腻,奶香浓郁,甚至受到了马可·波罗的赞誉。
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帮助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消暑方式。他们通过储冰、制作冷藏用具和消暑饮品等手段,度过了炎炎盛夏。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技巧,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有趣的启示。
作者:周文洋
来源:日报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