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邮箱发邮件给别的邮箱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是否可以写信给期刊编辑询问进度,也就是催稿呢?如何写才能既礼貌又有效地获得回复?许多学术作者(尤其是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对此心存顾虑,担心催稿会惹恼编辑甚至导致拒稿。
实践证明,只要方式得当,适时的催稿并不会影响论文的客观审稿结果。小E将针对投稿流程中常见的三个催稿情境,分别说明何时可以考虑催稿、邮件措辞结构注意事项,并为大家提供高质量邮件模板供参考。
1. 投稿后长时间未收到消息(初次投稿阶段)
催稿时机:
新稿件提交后,通常会经历编辑初筛和邀请评审等阶段。一些期刊会在投稿后一周内进入“with editor”(编辑处理)状态,此后稿件送审(Under Review)往往需要1-3个月才能获得第一轮审稿意见,一般在3-6个月内返回都属正常范围。例如,爱思唯尔旗下很多期刊在4个月内会给出决定。若距离投稿已过约3个月仍未收到任何消息,此时就可以考虑礼貌地询问稿件状态。如果投稿后数周连基本状态更新都没有(比如是否送审都不清楚),也可以提早发信确认稿件是否正常进入流程。
记住不要过早或过于频繁催问,但超过期刊公示的平均审稿周期或业内普遍3个月左右的首次审稿时间后,适当催稿是必要且合理的。
措辞与结构:
亲爱的编辑[姓氏]:
希望您一切安好。本人于[投稿日期]向您的期刊提交了稿件(ID:XXXX,“论文标题”)。状态一直显示为“Under Review”,已[X个月]未收到更新。我完全理解同行评审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想了解一下是否有任何进展或是否需要我方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和考虑。期待您的回复。
敬上,
[您的名字]
[您的联系方式]
(请根据具体情况替换X个月等信息。如有需要,可在文中加入自己催询的原因,例如“由于本人预计XX时间毕业,因此想了解稿件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礼貌询问并不会导致论文被拒。编辑通常能理解作者的焦虑,并不会因为收到礼貌的催稿邮件而迁怒于稿件质量。相反,适时跟进有助于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例如,曾有一名作者等待了13个月仍未收到决定,结果在他等待期间发现他人抄袭其论文的文章已在该期刊见刊。虽然这是个极端案例,但也提醒我们如果长时间没有音讯,及时联系编辑是有必要的。
催稿时机:
措辞与结构:
亲爱的编辑[姓氏]:
非常感谢您允许我们修订稿件(ID:XXXX)。本人于[修回稿提交日期]提交了修订版。我们非常感激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反馈并已全面回应了所有意见。我理解审稿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自提交修订稿已经过去[X周],所以写信询问稿件状态及编辑的最新决定。如果审稿过程仍在进行中,我完全理解;只是希望确认一切进展顺利,或是否需要我们提供进一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