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月亮是圆的


在充满古韵的首都北京,恰逢中秋佳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当晚的天空皓月当空,洁白无瑕的中秋之月圆满升起。中新社记者翟璐捕捉到了这一美好瞬间。关于月亮的圆缺变化,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天文知识。

自古以来,“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在天文学中被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北京古观象台的副台长肖军向我们解释,这样一个周期的平均时间是29.53天。但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上,月亮环绕地球的公转速度并不恒定,有时快些,有时慢些。

肖军继续解释道,“朔望月”的周期时长会因此产生变化,有时长达近三十天再加上近二十小时,有时则仅比二十九天多出几分钟。农历的标准是“朔”在初一出现后大约需要经过十四天十八小时才能迎来月圆之时——“望”。“望”的时间会随着“朔”出现的时间早晚而有所变化。当“朔”在初一凌晨出现时,“望”通常在十五的晚上;但如果“朔”出现较晚,“望”也会相应延后。综合这些因素,“月圆之夜可能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四或十六,甚至有时会是农历十七。”肖军说。这种有趣的现象被称为天文中的特殊自然现象。所以即使我们看到十五这天月圆皎洁无暇但偶尔也可能会延迟至十六甚至是十七才会达到最圆的状态。事实上今年的中秋月也是“十五月亮十六圆”,最圆的时刻出现在25日的上午十时五十二分。尽管细微的变化难以察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中秋赏月的雅趣和情怀。近十年来据统计显示中秋节的月亮呈现出了不同的圆缺状态:“十五圆”出现了三次、“十六圆”出现了五次、“十七圆”出现了两次这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变幻莫测的美妙规律在自然变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就存在变动而非绝对规律性这也就形成了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古观象台的专家表示这是一个自然的、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探索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