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150字诗意
清晨,我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早餐,不禁低语起“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两句诗让我精神焕发。
正当我兴高采烈之时,儿子好奇的声音传来:“爸爸,你嘴里嘀咕什么呢,这么开心?”我正要回答他,突然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篇关于“凤美依旧”的文章,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便向他讲述了这两句诗的来源和含义。
听完我的讲解后,儿子想到了寒假作业中的背诵要求,让我帮他解析这首诗以便记忆。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引导他对古诗产生兴趣。于是,我让他先给我朗读曾几的《三衢道中》这首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我对这首诗并不熟悉,所以以请教的口吻和他探讨。
我问道:“这首诗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他自信地回答:“当然是写景的!”我又问:“谁写的这首诗?”他反问:“曾几的‘几’字怎么念,是一声还是三声?”我故意示弱,让他自己去查字典找答案。他查完告诉我后,已经沉浸在曾几的诗意之中。
接下来是关键的总结步骤。我们要用白话文来解释诗意;要找出与生活相关的字或词进行提炼并串联。这首诗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一个州(三衢州),两条路(水路、汉路),三衢山的美景,四五个黄鹂的鸣叫。
在背诵了《三衢道中》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他背诵了秦观的《春日》。作业完成后,我们坐下来吃早饭。饭桌上,儿子突然向我发起挑战:“爸爸,我考考你,‘忆江南’的作者是谁?”面对他的提问,我突然有些茫然,不确定是白居易还是其他诗人。最终,我败给了他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