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

1.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2.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3. 氧化产物:失去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4. 还原产物:得到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三、物质性质的描述

1.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的得到电子的性质。

2.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的失去电子的性质。

四、概念之间的关系及物质性质的联系

各种概念和性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五、例题分析

【例题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HCl→MgCl2

B. Na→Na+

C. CO→CO2

D. Fe3+→Fe

答案:【例题1】D

【例题2】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3Cl2 + 6KOH = 5KCl + KClO3 + 3H2O

B. 2NO2+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C. SnCl4+ 2H2O = SnO2 + 4HCl

D. 3CCl4+ 2K2Cr2O7 = 2CrO2Cl2 + 3COCl2 + 2KCl

答案:【例题2】C

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的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KMnO4,KClO3等。

2. 常见的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如Na,K,Zn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浓),HBr,HI,H2S等;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2. 单线桥法:表示电子总数不变,只转移方向的表示方法。

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规律

1. 价态规律: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 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被氧化;氧化性强的物质优先被还原。

3. 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并且反应前后电荷数相等。

九、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判断规律

可以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也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元素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还可以通过观察化学反应条件和反应剧烈程度来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最后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来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反应越剧烈,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要注意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例如歧化反应的规律等。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需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原则进行配平使两边的电荷平衡同时要遵循原子守恒的原则以确保化学方程式的准确性计算方面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十一、总结本题主要考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规律以及计算方法和配平技巧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为化学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十二、参考文献【可添加相关教材或文献名称作为参考】

  水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