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字词解释


晋平公向师旷请教学习的问题:“我已经七十岁了,仍然想学习,但担心年龄太大已经没有机会了。”师旷回应道:“何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疑惑地问:“哪有臣子戏弄君主的道理?”

师旷解释道:“我作为一个盲人,怎么敢戏弄您呢?我听说,年幼时好学如同朝阳初升,中年时好学如同正午阳光普照,年老时好学则如同炳烛照明。即使眼睛已经模糊,也依然享受学习的乐趣。炳烛之明,难道不比在黑暗中摸索更好吗?”

平公听后大为赞赏:“你说得真好啊!”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注释与解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对学习充满热情但担心年龄问题。师旷:盲乐师,对学习有极高的理解和热情。暮: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晚了,意味着年纪较大但仍想学习。炳烛:点燃蜡烛照明。古时无蜡烛,故以火炬为烛。盲臣:师旷自称,表示其身为盲人但热爱学习。闻:听说,意指师旷根据前人经验或自身体验给出的建议。阳:阳光,象征学习的光明和活力。善哉:表达称赞和认同。

【译文解读】

晋平公担心年龄过大无习,师旷鼓励他点燃学习的蜡烛,不畏年龄的限制。师旷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学习的价值,无论年龄大小,学习都是有益的。就像点亮蜡烛在黑暗中行走一样,学习能够照亮人生道路。平公被师旷的话深深打动,称赞其言之有理。

【寓意启示】

人生中的学习永远不嫌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抓紧学习的机会。学习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时事变迁,还能够预测未来并做出更好的选择。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因为学习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它会一直陪伴我们成长、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