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的大意简短


甘肃省天水市路第一小学陈可晶老师谈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我对群文阅读的一些浅显认知

关于群文阅读,蒋军晶老师有一个精炼的解释:群文阅读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聚焦一个主题或议题,进行多篇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那么,关于群文阅读,我有以下几点理解:

1. 群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并逐渐深化为有思考的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资深阅读过程。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已有阅读经验和需求。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带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内涵的文本。

2. 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有何不同?主要在于议题的确定。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往往偏向于人文方面,而群文阅读的议题更加多元化,包括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等。这为我们在选文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3. 群文阅读解决了哪些阅读策略?它解决了单篇阅读难以实践的阅读策略。除了提高阅读速度外,群文阅读还需要培养多种阅读能力,如信息提取、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等。其中一些能力是群文阅读特有的,如求同存异、整合判断等。

二、《原来可以这样学》课程设计的思考

我在设计《原来可以这样学》这门课程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 本班学生的阅读经验。我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近六年的海量阅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培养,因此他们在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品味和理解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2. 阅读中学会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并不代表他们会阅读会思考。很多孩子只停留在读的层面,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我认为群文阅读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掌握阅读方法。

三、《原来可以这样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原来可以这样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读小古文,进行思考和辨析,发现分类阅读的依据;学习分类阅读法,尝试给选文分类;了解检索阅读。

2. 选择适当的选文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奕》、《两小儿辩日》等文章以及一些课外小古文和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这种课内与课外、陌生与熟悉相结合的选文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因为选文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

3. 设计多样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课堂问题设计要注重形式多样、解答域宽泛、针对多篇文章发问。例如:你对文中人物有何看法?教材为何将这两篇文章编进这个单元?

4. 进行度思维的训练。群文阅读的课堂建构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平台。因为群文阅读课堂是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这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在探讨《学奕》、《两小儿辩日》中的人物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辨析,看到了孩子们的见解之精彩。但我们也看到一部分孩子还不能完全打开思维,需要我们去引导和启发。

5. 让学生在复杂的阅读情景中参与学习任务。我针对课内的小古文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逐步进入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快乐。

6. 探究性的拓展延伸。为了让孩子们及时运用在阅读中发现的方法,我选择了24首古诗词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再次发现不同的分类依据,并拓展到课外阅读生活中,引出检索阅读法。给孩子们一个信号,方法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由于我对群文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这堂课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和不足,欢迎各位同仁多多指教,以推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