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不贪为宝是寓言故事吗(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不贪为宝是寓言故事吗(详细资料介绍)  

一不做恶

做人不可做恶,不可害人,更不可给他人带来困扰。因为做恶最终只会害己,古人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恶行只会为自己招来灾祸。

曾有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位妇人与驼背老乞丐的故事。妇人每天多煎一个薄饼,留给老乞丐。当她对老乞丐心生厌恶,甚至在薄饼中掺入时,她的儿子却告知她,是老乞丐救了他。这使她深刻领悟到了“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的道理。

做人不能异想天开,要知道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收获成果。

做人要谦逊,不可狂妄自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低调而不显山露水。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越沙漠,而一只苍蝇却轻易趴在骆驼身上到达彼岸。苍蝇自大地认为自己的成功全靠自己,而骆驼则淡然看待这种自以为是的生物。

在家中的摆件、饰物中,常有一种“猴”的造型: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第一只捂耳,第二只闭嘴,第三只蒙眼。这代表了佛教的超然处世智慧,以及儒家的“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提醒我们在面对世界时,要学会掉那些让人厌恶的行为、闲言碎语和伤人伤己的话语。这种造型也体现了道家的修身境界。

四不唯

做人做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就是“四不唯”:

1. 不可贪求。贪欲是痛苦的根源,古人以不贪为宝,可以超越世俗的诱惑。

2. 不可不孝。孝顺是立人之本,不孝的人将失去他人的信任与交往。

3. 不可势利。虽然世态人情难免势利,但过于功利的心态会令人失去人缘与成功。做人应该容纳他人,也被他人容纳。

4. 不可矫俗。应该合俗而不是矫俗,容纳别人的也被别人容纳。

五不亲

有些人会虚耗我们的光阴,妨碍我们的快乐,不可亲近。这五种人包括:

1. 圆滑过头的“老油条”,他们永远留一张底牌,难以让人信任。

2. 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只索取不付出,不懂对等回报。

3. 信口开河的“胡咧咧”,满嘴夸大其词,让人产生错觉。

4. 至贱无敌的“二杆子”,无赖心态、不择手段获得想要的一切。

5. 容易受伤的“玻璃心”,对他人言语过于敏感,难以相处。

提高人品修养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小心谨慎,遵循这些原则,避免招惹不必要的争端,平稳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丹凤千字科普:不贪为宝是寓言故事吗(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