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翻译(详细资料介绍)

如何区分“无以为”和“有以为”?
古文中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等句子,含义深远且版本众多。河上公章句对这两组词语的解释为:“‘上德无为’指的是顺应自然,不刻意;‘无以为’则表示不追求名利。而‘下德为之’则是有所行动,有所追求;‘而有以为’则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行动。”
王弼的注解较为深奥,不易理解。现代名人如余秋雨、陈鼓应和刘笑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余秋雨认为,“上德”主张无为,不表现作为;“下德”虽然也主张无为,但带有表现的目的。他引用了“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一版本,并解释了“无以为”是不表现作为,而“有以为”则是为了表现。
陈鼓应则解释为,“上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但出于无意;上义的人则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他认为“无以为”是无意作为,而“有以为”则是刻意为之。
刘笑敢指出,在老子思想中,“无为”是高境界,而“无以为”和“有以为”的区别在于行为动机。上德之人在行为上不仅无为,而且无所求;下德之人虽然有所为,但往往出于功利目的;上仁之人虽有意为之,但不追求功利;上义之人则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为之。
简单来说,“无以为”指的是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的行为态度;而“有以为”则是有目的、刻意为之的行为。品德高尚的上德之人遵循道的原则,顺其自然而无为。而其他三种人虽然有所成就,但仍未摆脱世俗的束缚,往往带有目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