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笔下的《惠崇春江晓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竹林之外,桃花初绽,三两枝挂满枝头,江水回暖,鸭子在水中自由嬉戏。它们似乎最先察觉了春天的到来。满地的蒌蒿和初生的芦芽,正是河豚开始活跃的季节。

想象一下,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春笋饱满肥美之时,满嘴的鲜香,令人垂涎欲滴。在春江里游弋的肥美鸭子,其肉质之鲜美,令人陶醉。而蒌蒿和芦芽,作为早春的野菜,其鲜嫩可口,回味无穷。

河豚,是一类属于硬骨鱼纲、鲀科的鱼类。古时称其为鯸鲐、赤鲑等,又名吹肚鱼、嗔鱼、气泡鱼等。其体态独特,背侧灰褐色,有白色小斑点,肚腹黄白,光滑无鳞,呈黑。

河豚与海豚同属于一类,但因栖息的水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在,江、河、海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多数栖息于多沙的江河处,淡水与海水交会的地方分布最多。我国约有30多个品种,数量之多居世界第一,故有“东方鲀”之称。

每年三到五月,河豚溯江而上至内海产卵。特别是清明前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水域,河豚鱼汛繁忙。此时的江河中,处处可见它们忙碌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河豚是一种具有强毒性的鱼类。毒素主要存在于其、肝脏、眼睛等部位。其中和肝脏毒性最强,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等。历史上对河豚毒性的记载屡见不鲜。在品尝河豚美食时,必须确保其经过无毒加工处理。

尽管河豚鱼肉质鲜美,被誉为甘旨,但食用时仍需谨慎。每年的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也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因此春季食用河豚鱼中毒的风险相对较高。《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不得流入市场。

人们对河豚鱼的热爱从未减退。有关河豚鱼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苏轼曾描述其美味,引得后人纷纷效仿。清代崔旭形容天津人在清明时节冒死吃河豚的情景,生动展现了人们对这一美食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和食品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有关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这意味着经过控毒养殖技术处理的养殖河豚可以安全食用。其中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最为常见。河豚的经典吃法有红烧、刺身、炸、炖、烩、蒸等,每一种都能让人品尝到河豚的鲜美滋味。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要铭记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