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几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古人的时间美学与清明节的习俗
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观察自然、顺应时序的智慧结晶。天文、农事、物候与民俗,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岁时节令文化。在这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展现了人的时间美学和浪漫情怀。
农历三月,万物复苏,世界清明。清明,不仅是自然节气的标志,更是人文节日的盛典。这一时节,万物生长,皆清净明洁,故称之为清明。
据《淮南子》所述,“清明”之名源于“八风”之一——清明风。当东南风起,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雨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历书》中描述,春分后十五日,万物显明,清明之至。此时气温回升,正是春耕的好时机,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清明的到来,也伴随着三个物候现象:
一候桐始华,白桐花满山绽放,春天的气息愈发浓烈;
二候田鼠化鴽,表示阳气渐盛,田鼠躲回,鴽鸟开始活动;
三候虹现,雨后天晴,彩虹高挂,象征着好运与成果。
寒食过后是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折柳寄情,祭祖扫墓。在兰州,人们传统的家祭方式包括墓地祭祖和祠堂祭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采用了云祭祀、网络祭祀、鲜花祭扫等绿色祭奠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外出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踏青、放纸鸢、除疫,都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梨花盛开,什川古梨园宛如雪海,美丽动人。王羲之曾在永和九年的上巳节,与友人一起踏青曲水流觞,留下了回味千年的艺术盛事。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我们相信所有美好都会向新而生。兰州的春天,也在这个时节展现出最美的风貌。让我们一同欣赏这春意盎然的美景,感受这温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