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比热容和压力有关系吗
先别一看到标题就懵圈,我不是鱼,太平洋的温度和我脱不脱秋裤之间,其实有着奇妙的联系。说到秋裤,鱼可不会穿哦!让我慢慢给大家解释。
我们的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除了太阳照射时长和角度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东亚季风。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在夏季,陆地温度高形成低压,而海洋温度低形成高压,导致暖湿的副热带气流从东南方吹来。到了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温度高形成低压,冷空气从吹向海洋。那么,流失的空气从哪里补充呢?这时候,北面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就会过来补充。
在正常情况下,东亚季风与太阳照射时长和角度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但在某些不那么“正常”的年份里,情况会有所不同。让我们目光转向太平洋。在太平洋上,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流方向会偏右,南半球气流方向会偏左。这导致赤道附近常年刮起自东向西的风,也就是赤道东风带。这个东风不断地把东太平洋的温暖海水吹向西太平洋,使得西太平洋表层温度常年高于东太平洋。温暖的西太平洋空气受热上升,在赤道地区高空堆积,然后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流向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在北纬30度左右的高空,气流逐渐变成平行于纬度圈的高空西风。这个纬度线贯穿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此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气候影响非常大。
那么,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答案是东西太平洋的温差。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表层海水西热东冷,形成沃克环流。但人类科学家们至今仍未完全弄清楚为什么东太平洋的海水每隔几年就会异常升温或降温。
当东太平洋异常升温时,东西太平洋的温差减小,沃克环流被,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西太平洋温度降低,减弱冬季风的强度,从而可能导致我国地区出现暖冬。相反,当东太平洋异常降温时,东西太平洋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拉尼娜现象会导致西太平洋温度升高,增强冬季风的强度,从而在我国地区形成冷冬。
最近根据气象中心的最新海温监测数据,2021/2022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已经正式形成。受其影响,这个冬天的气温可能会偏低,特别是华南、西南、西藏大部地区的气温可能会比常年同期偏低。南方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这么说来,什么时候脱秋裤还真得看太平洋海水的脸色呢。至于今年倒春寒为什么这么强,那就得从更复杂的因素去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