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旧知,是让人进步还是让人停滞不前?
重温旧知,对于人的进步或停滞不前,其影响并非单一或绝对的,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和平衡。
一方面,重温旧知是巩固基础、深化理解的必要过程。知识体系如同建筑,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回顾和梳理,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核心概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更系统、更深刻的认知结构。这种“温故”能够帮助我们扫除理解的盲点,弥补知识漏洞,从而为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适度地重温旧知是进步的阶梯。
然而,如果过度沉溺于重温旧知,或者以重温代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则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世界在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总是抱着过去的经验、理论不放,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就很容易被时代淘汰,视野变得狭隘,思维变得僵化。此时,重温旧知非但不能带来进步,反而可能成为阻碍发展的枷锁,让人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因此,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和“用”的智慧。我们应该将重温旧知作为巩固基础、激发新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全部。在重温中,要善于批判性地审视旧知识,发现其局限性,并积极寻求新的知识、新的视角来补充和完善,实现知识的迭代更新。只有这样,重温旧知才能真正服务于进步,而不是成为停滞不前的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