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吃什么气


春分时节,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感到困倦、无精打采,甚至会出现感冒、肠胃不适、关节疼痛等症状。

有句老话讲:“春分一过,阴气最盛,小病小灾易上身。”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老祖宗们根据养生智慧总结出来的经验。春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阳气开始升腾,但阴气仍然强大,特别是那些体质偏寒、脾胃虚弱的人,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不适的困扰。

虽然春天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但实际上在春分前后,正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期,的阳气刚刚复苏,但阴寒之气尚未完全退去。如果不注意养阳,反而贪凉、熬夜、食用生冷食物,身体就容易被寒气侵袭,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许多人在春分后会感到腰酸背痛,或者旧病复发,这其实是体内寒气作祟的结果。寒邪最喜欢侵袭那些阳气不足的人,特别是体寒、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一旦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引发风湿、关节炎、胃寒、宫寒、腹泻等问题。

春分养生的关键就是保护身体的阳气,让它稳定地生发。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四件事必须牢记。

一定要避免贪凉。寒从脚起,保护尤为重要。随着天气转暖,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凉鞋、短袖,但春寒料峭,寒气最容易从脚底侵入体内。脚底是阴阳交汇的地方,一旦受到寒气的侵袭,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脾胃和关节。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寒的人,在春天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晚上可以泡泡脚,出门时穿上厚一点的袜子,防止寒气侵入骨头缝。

要慎重选择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寒凉之物。脾胃是调节阳气的关键,吃错东西最容易损伤阳气。春分前后,要避免吃太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爱吃凉菜、生冷水果的人,容易拉肚子、胃疼。春天的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脾胃的阳气还未完全恢复,如果突然摄入太多寒凉的食物,脾胃就会受到刺激,消化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胃痛、腹泻。春分后应该多吃温暖助阳的食物,如红枣、姜、葱、蒜、羊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并增强阳气。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熬夜。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的阳气也在慢慢升腾。如果经常熬夜,阳气就容易受损。很多人到了春天容易犯困、没精神,甚至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这都与作息不规律有关。中医强调“春养肝”,而肝脏最怕熬夜。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是肝脏修复的关键时间段,如果经常熬夜,肝气就会郁结,阳气的生发就会受到阻碍。春分过后应该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的节律让身体的阳气慢慢恢复。

最后就是多晒太阳。春分后白天渐长阳光充足这时候晒太阳是最简单的养阳方式。太阳是天然的补晒太阳能激活身体的阳气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寒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晒后背能温暖肾阳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有活力。早晨九点到十点或者下午四五点是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晒十五到二十分钟既能补充阳气又不会伤皮肤。

春分过后天气变化无常养生要顺应节气调整好作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做到少生病长寿又健康。养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春天把阳气养足了到了夏天就更能经受住各种挑战。记住这四件事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好。参考了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官方发布的春季养生指南等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