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详细资料介绍)

关于“梁”、“栋梁”与“脊梁”,现今常用义项多与“梁”字有关。其原始含义并非如此。《说文》中解释,“梁”即“水桥”,而桥亦即为梁。许慎对此进行了互训,说明梁与桥之间的紧密联系。于是有了“桥梁”这一词汇。
段玉裁在注释中进一步说明,“梁”字本意为水中之桥梁,连接南北的宫殿建筑。他还指出,在古代经典中,提到桥梁时只说梁而不说桥。例如,《诗大雅大明》中的“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指的是浮桥的建造。《国语周语中》提到的“成梁”,也是为了方便民众通行,避免涉水。
“桥”字更早的含义,是指井上取水的工具。在《礼记曲礼上》中,桥被解释为井上桔槔,即杠杆。段玉裁注释中提到,“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古时的桔槔也被称为井桥,有高举之义。“桥”字与“水梁”有了同义的联系。
关于“梁”字,许慎认为它是一个形声字,从木、水部首,刅声旁。而段玉裁在《说文注》中将“梁”和“刅”归于先秦古韵的同一部。刅是创的初文,《说文》解释刅为伤,从刃和一。《说文》也收录了没有木部首的梁字古文。由此可知,梁字在早期并非形声字,而是会意字。在金文中也有关于梁的写法,不同的写法可能与地域、用途有关。对于梁的姓氏和地名含义,《金文编》也进行了收录和解释。另外自西晋杨泉至宋代王圣美提出的右文说揭示了一些形声字声旁的表义功能。“喆”字中的喬符合这一理论,《说文》解释喬为高大而弯曲,这正是对桥的形态的描述。“然而声旁并非都能兼具表意功能。“刅”对于“梁而言,从金文姓氏之梁和地望之梁看,虽然与创有关,但要说其在声旁之外还表义,就显得较为牵强。” 古文中表示始创的字还有其他形式。“右文说”的声符表义并非绝对或必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