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避免被跳蚤咬

近日,北京发现肺鼠疫病例,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曾经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其威力甚至比“非典”还要强大,引发了网民的纷纷议论。
鼠疫确实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疾病。在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几乎摧毁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由于患者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因此被称为“黑死病”。
在“前抗生素时代”,鼠疫的肆虐无比猖獗,甚至还没有意识到鼠疫的病原体是什么,只能任由其蔓延。那个时代的诗句如“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惨状。
我国也曾经历过鼠疫的肆虐。在1792至1793年间,一位年轻的诗人师道南在云南省赵州亲眼目睹了鼠疫的残酷现实,并写下了《鼠死行》一诗。
直到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在香港调查鼠疫时发现了这种病原体的存在,人们才开始了解鼠疫的病因。随后,另一位法国科学家西蒙德确定了鼠疫的传播途径——跳蚤将病菌从老鼠传播给人。
明确了传播途径后,人们开始有了预防的方法,那就是消灭老鼠和跳蚤,避免被跳蚤叮咬。而在“前抗生素时代”,治疗鼠疫只能从1896年开始,耶尔森发明了抗血清疗法,为鼠疫患者注射恢复患者或动物的血清。
至今,鼠疫已经成为一种可控、可防、可治的传染病。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鼠疫的病死率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接种预防也可以产生对鼠疫的主动免疫。对于密切接触者和可疑鼠疫动物接触者,可以服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类物或氟喹诺酮类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鼠疫已经不再像“前抗生素时代”那样疯狂肆虐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及时诊断并治疗鼠疫,以确保人类健康的安全。
(注:鼠疫属于细菌性传染病,与“非典”这种病毒性传染病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