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世界有生命存在吗

近期,西工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臧渡洋教授团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快递,里面是他们获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原来,他们成功创下了制备“地面上最长寿命气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声悬浮的条件下,这个气泡能够保持惊人的23分36秒,即使被直径为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悬浮的气泡依然能够保持完整不破裂。气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到材料工程、流体物理、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气泡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和排液现象,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自然界中的气泡往往只能存在数秒并且一触即破。如何延长气泡的寿命一直是流体物理和软物质等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们感兴趣的问题。
臧渡洋教授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创了通过超声悬浮稳定气泡的新方法。他们发现,在声悬浮条件下,液滴可以转变为气泡,并且这种声悬浮气泡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常规气泡。即使使用针头去穿刺,它仍然能够保持完整。这一突出特性让课题组兴奋不已,并引起了广泛的科研兴趣。
这一成果实现了在常规重力条件下使气泡保持长时间稳定,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气泡及气泡膜研究的地面模拟途径。臧渡洋教授课题组以此成果为指引,成功制备出了地面上最长寿命的气泡并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种无固体表面接触、无化学污染的声悬浮气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例如,它可以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及其流变学性质,作为收集和分析气溶胶颗粒的液基材料,或者作为理想的生物/化学反应器用于晶体生长、细胞培养的液体模板等。
未来,臧渡洋教授课题组将继续围绕声悬浮气泡开展研究,探索其表面特性、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等,为声悬浮气泡在材料工程、流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别看气泡小,但学问大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