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历代本草文献论述


关于大黄的指标成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本文将探讨大黄的指标成分,以及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大黄的指标成分

根据《典》2020年版的规定,大黄的指标成分主要包括总蒽醌和游离蒽醌。总蒽醌包括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C15H8O6)、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 (C15H10O4)和大黄素甲醚(C16H12O5)。游离蒽醌是其中的一种形态。

二、影响因素

1. 品种及产地的影响

大黄属植物分布于亚洲温带及带的高寒山区,我国有41种和4个变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大黄,其指标成分含量有所差异。

2. 采收期与种植年限

大黄中指标成分的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不同生长年限的大黄进行研究发现,栽培1年的大黄游离蒽醌总量为0.28%~0.74%,2年为0.45%~0.88%,3年为0.64%~1.40%,4年为1.51%~1.79%,5年为2.01%~2.14%。《典》2020年版规定大黄的总蒽醌应不低于1.5%,大黄在种植4年后采收较为合适。

3. 采收部位的影响

大黄的根和根茎都是其入部位,但成分的分布有很大差异。游离蒽醌总量和总蒽醌量都是根的含量约是根茎的2倍。在采收时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部位。

4. 加工方式的影响

大黄的加工方式包括烘干、阴干、晒干和熏干等。研究显示,晒干和45℃烘干的材中蒽醌含量最高。高于55℃烘干的材中,蒽醌含量达不到《典》规定的要求。刮皮、切片等加工过程也会对成分产生影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方式,以保留有效成分。

5. 贮藏期的影响

大黄材的储藏温度不可超过30℃,否则大黄酚等成分易挥发,且不利于浸出物含量的保持。根据研究,大黄的保质期可定为2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土大黄苷的检测意义等也会影响大黄的成分。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或采收混乱的缘故,导致出现伪品大黄,其中土大黄苷是伪品大黄中的特征性成分,为二苯乙烯苷类成分,泻下作用极其微弱。对于大黄的品质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黄的指标成分及其影响因素众多,从种植、采收、加工到贮藏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大黄的质量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