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归旧山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如期而至,“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在这一全民节日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热潮。自发的植树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今年的植树节尤其特殊,因为它迎来了第40个年头。正如人们常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义务植树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更成为了一种责任和义务。
说起植树节的历史,要追溯到第五届全国人第六次会议,在当年的决议下确定了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这是一个代表着全民绿化意识的提升的日子。但全民植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义务,它也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近些年来,尽管热情高涨,但在植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人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了后期的管理和养护。这就导致部分新植的树木存活率不高,甚至出现“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植树的效果,也对社会的热情产生了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现在的焦点指向了管理和养护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抽象的概念走向具体的实践。植树是一门专业的学问,种活一棵树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到土壤的选择、树种的选择以及具体的种植方法。即便是在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中,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参与。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业务植树”。它强调的是专业性和业务性,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此背景下,“讲业务”和“讲义务”并不矛盾。实际上,“讲业务”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性的重要性,为我们的植树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而且,它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通过创新的办法和方式,人们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植树活动,这不仅体现了对科学的追求,也扩大了参与性。“讲义务”并不排斥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反,它更需要我们在科学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更专业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义务。全民植树的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家园添上一片绿色。(乔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