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鱼怎么读什么意思
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因运河贸易而繁荣昌盛。漕运之上,盐粮往来频繁,市井繁荣兴旺,城镇也因水而生。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物产,特别是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天津的鱼类种类繁多,包括拐子鲤鱼、鲫鱼、胖头鱼等河鱼,以及带鱼、黄花鱼等海鱼。无论是河鱼、海鱼还是港鱼、洼鱼,皆可入菜。天津在长期的饮食中逐渐成为了吃鱼“行家”。
每年春天,黄花鱼和梭鱼成为天津人的美食佳肴。特别是春三月的黄花鱼,正是肉嫩味鲜时,家家户户都能烹饪出百种花样。在海河河口附近,黄花鱼成群结队,渔汛丰富。此时的黄花鱼鳞片金黄,满腹鱼子,每条重量都在一斤以上。除了常见的烹饪方式,如烹熘煎炸,酸辣咸鲜各有千秋。
说到家常熬煮,老天津卫的家常做人垂涎。使用老灶大锅,先将鱼煎好放置在锅底,煨上旱萝卜条,锅沿贴着大饽饽。这样一锅煮下来,鱼、萝卜、大饽饽都熟了,口感绝佳。黄花鱼的鲜美不仅满足了天津的口福,更是成为了明清以来的贡品。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黄花鱼作为贡品的历史。每年三月,黄花鱼时,需由崇文门监督呈进,否则即为私货。可见当时对黄花鱼的管理颇为严格。黄花鱼进贡后,先得给皇帝品尝,然后才能轮到普通百姓。因为皇帝和达官贵人都爱吃黄花鱼,所以即使放置时间稍长,依然有人视之为奇鲜。
除了黄花鱼,天津还有“三伏天里吃鳎目”的风俗。鳎目鱼肉质嫩滑、口感鲜美,且只有一根大刺,鳞片细小。其全身率极高,鱼肉久煮不老,无腥味、异味。鳎目鱼处于繁殖前期的营养蓄积量最高,因此天津有“伏吃鳎目冬吃鲤”的民间俗语。在酷暑难耐的伏天里食用鳎目鱼还有健脾、开胃、化湿的功效。天津人喜欢用鳎目鱼做成各种美食,如红烧目鱼头、清蒸目鱼段等。其中,“官烧目鱼条”更是用鳎目鱼最肥厚的中段做成的天津名菜,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一年三伏天,乾隆吃过这道菜后赞不绝口。
这片土地上的鱼类不仅满足了天津的口福之欲,更成为了宫廷中的珍品。天津的烹饪技艺与丰富的物产相得益彰,造就了许多美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