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一句译文一句翻译,带你轻松读懂历史名篇!


好的,以下是根据《出师表》一句译文一句翻译的回答: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一篇重要散文,表达了他在北伐前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期望。下面,我将一句译文一句翻译,带你轻松读懂这篇历史名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扬名。

翻译:这句话是诸葛亮自述身世和志向。他说明自己出身平凡,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南阳务农,只想在动荡的乱世中活下去,不希望得到诸侯的赏识和名声。这表现了他的谦逊和淡泊名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征询我对当前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深受感动和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翻译:这句话讲述了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刘备不嫌弃诸葛亮身份低微,亲自拜访,征询他的意见,这让诸葛亮非常感动,于是答应为刘备效力。这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忠诚。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后来遇到先帝失败(指长坂坡之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重任,在危急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翻译:这句话回顾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的经历。在刘备遭遇失败的时候,诸葛亮接受了重任,在危急关头奉命出使,这表现了他的勇敢和忠诚。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说明诸葛亮一直辅佐刘备和刘禅,尽心尽力。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翻译:这句话说明了先帝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刘备知道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在他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这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期望。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译文:接受任务以来,我早晚都发愁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事情不能完成,从而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草木茂盛、人烟稀少的地区(指南方)。

翻译: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重视。他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任务,从而辜负了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他不辞辛劳,深入南方,为国家效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率领军队,向北平定中原,我虽然才能平庸,但愿竭尽我的绵薄之力,铲除奸邪之徒,恢复汉朝的统治,回到旧都。

翻译: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的北伐决心和志向。他说明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充足,应当率领军队北伐,平定中原,恢复汉朝的统治。这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