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甲骨文的字体特点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甲骨文的字体特点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甲骨文之独特构造

在甲骨卜辞中,有一种甲骨文形状奇特,其结构仿佛是由“目”和“射”两字组成,箭头与眼珠以曲线相连,引人深思其含义,令人好奇此字究竟为何?

对于这一构造,孙诒让在《契文举例》中解读为“射”字的变体。而白玉峥在《契文举例校读》中则将其解读为“的”字的初文。白玉峥解释道:“该字由‘目’和‘射’构成;‘目’表示视线所向,‘射’则表示射击的动作。如果将其转化为隶书,则形状为【目射】(左目右射)。

在《说文解字》中,虽然无【目射】字,但却收录了‘旳’(d)字,现在的通俗写法是‘的’。它的本义是射击的目标,进一步引申为目的。

古代典籍中对此字也有诸多解释。《诗经•宾之初筵》中提到:“发彼有的”,传曰:“的,射质也”,即射靶的中心点。疏曰:“的者,谓熊侯白质也”,即射中的靶心是明显的白色。

《礼记•射仪》引《诗》中提到:“发彼有的”,郑注曰:“发,犹射也;的,谓所射之识也”。在《汉书•晁错传》中,“矢道同的”被注解为:“的,谓所射之准臬也”。《荀子•劝学篇》中,“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被注解为:“质,射侯;的,正鹄也”。

根据这些典籍中的解释,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字的构造原理是:字形取自张弓注矢,目覩正鹄。字的音取自矢中的声音,而它的含义则是射中的目标。

《说文解字》中“旳,明也”的解释,可能源于射击时靶心是白色的意象。而段氏的注解“旳,引申为射的”,可能并未完全理解该字的本义。甲骨文的这一构造奇特且富含深意,通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及演变过程。

  丹凤千字科普:甲骨文的字体特点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