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的笔顺笔画怎么写呀

杜甫,字子美,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而海棠,作为蔷薇科的名花,历来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名人与名花的结合,本应产生绝妙的诗篇。但实际上,在杜甫的诗作中,却并未发现他对海棠的描绘。这似乎与杜甫“诗料无所不入”的声誉不符,因此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关于杜甫为何未写海棠,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晚唐诗人郑谷。他在《蜀中赏海棠》一诗中提到:“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郑谷认为杜甫在蜀地却未曾写海棠,可能是对海棠未上心。
对于杜甫与海棠的关系,文人们众说纷纭。梅尧臣在《海棠》诗中提到:“当时杜子美,吟遍独相忘。”意味着杜甫的诗中虽涉及许多事物,却唯独遗漏了海棠。吴中复说:“子美诗才犹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傅察也认为杜甫并非无心作诗,而是才力不足。释了惠也说:“见说家山富海棠,杜陵才短没篇章。”他认为杜甫面对海棠时,才思枯竭。王十朋则认为:“杜陵应恨未曾识,空向成都结草堂。”他认为杜甫未曾写海棠是因为未曾见过的缘故。杨万里则提出:“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他认为杜甫没有见过海棠,自然无法写起。而其他人则猜测可能是因为审美感知不足,或者诗歌被神仙取走,或者诗作散佚,或者因为家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充满臆测,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
尽管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题材广泛,但是一个人的诗作毕竟有限,无法涵盖所有事物。所以海棠未入杜诗,其实也很正常。这个现象被有海棠情结的文人所放大,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清代车万育甚至将“杜陵不作海棠诗”编入《声律启蒙》,扩大了这一话题的影响。
虽然杜甫没有咏过海棠,但历史总不缺乏填补空白的人。苏轼的诗词中就有不少关于海棠的佳作。他的《海棠》一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现了对海棠的热爱和赞美。文人们也感慨地说:“剑外空逢杜,黄州却遇苏。”瘦杜虽无情,老苏却佳句频出。尽管失去了东隅的机会,但在桑榆却找到了补偿的可能。若海棠有知,也许也会感到欣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