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的上一句是“达则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古语出自《孟子·尽心上》,是儒家思想中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不同人生境遇下,个体应有的道德追求和处世态度。
“达则兼济天下”指的是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得志、有能力时,应当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事务,努力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这里的“达”可以理解为得志、显达、有能力等。在达的时候,个人应该将自身的才能和资源用于造福社会,促进公平正义,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而“穷则独善其身”则是指当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得志、处于困境时,应当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自己的信念,做到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里的“穷”可以理解为不得志、贫困、缺乏能力等。在穷的时候,个人应该专注于自身的道德完善,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独立,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两种境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的关系。它要求个人在得志时积极有为,在失意时坚守自我,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