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借助空气动力原理,利用气流支撑飞行,无需持续动力也能悠长滑翔。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天空中成群的鸟儿平稳飞翔,或者在空中划出如波浪般的飞行轨迹。世界上的鸟类多种多样,每一种鸟都有其独特的飞行技能。
为何鸟类能够自由飞翔?
鱼类会游泳,人类通过学习也能掌握这项技能。鸟类的飞行能力却是人类无法复制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练习,都无法单凭自身飞上天空。鸟类之所以能翱翔天际,离不开它们精巧的身体结构。它们拥有流线形身躯,极大地减少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飞行时,鸟类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它们的独特呼吸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鸟类的呼吸作用非常旺盛,拥有“双重呼吸”的能力。它们的肺实心且呈海绵状,还有9个相连的气囊。在飞翔过程中,鸟儿通过鼻孔吸入空气,气囊扩大,一部分空气进入肺部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则通过气管存入气囊,再经过肺部。它们的骨骼轻薄,无形中也成为了它们飞行的助力。
鸟类的飞行方式有哪些差异?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鸟类的飞行,你会发现它们的飞行方式并非简单的起飞和降落。鸟类主要有两种基本的飞行方式。
第一种是滑翔。信天翁是滑翔的佼佼者,它们借助滑翔过程中的气流运动获得所需的升力。信天翁的翼展长达3米,飞行时几乎不需要扇动翅膀,自然风力就能为它们提供助力。它们甚至可以利用季风轻松飞越太平洋。在海面飞行时,信天翁会冲入浪峰,从斜风中汲取能量,然后飞入风速较高的空气层。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扇动翅膀获得升力。大多数鸟类通过上下拍击翅膀产生向上的动力。蜂鸟却是例外。它们在飞行时,翅膀是前后扇动而不是上下扇动。无论前进还是后退,翅膀的前缘都保持在稳定的位置。这种前后运动向两个方向产生推力,使向前和向后的力相互抵消,而尾巴则起到平衡作用。可以说,蜂鸟的尾巴就像直升机的螺旋桨,帮助产生稳定的向下气流以支撑其自身的重量。
所有鸟的飞行动作都相同吗?
不同的鸟类在飞行动作上有所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飞行动作循环的时间长度上。大型鸟类的动作通常比小型鸟类略慢。小型鸟类常常采用夹翅飞行的方式,然后快速扇动双翅,扇动频率高,形体变化小。大型鸟类在飞翔时,身体和尾部的运动会更加复杂。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身体会上下移动,同时翅膀和身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起平衡作用的尾巴则与翅膀的运动方向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