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的例子


满招损,谦受益的例子  

欧阳修幼丧父,其母郑氏独自抚养他长大。郑氏曾向他讲述其父欧阳观在任时的故事,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欧阳观仍审阅官书,每当看到死刑犯无法减刑时,便会叹息:“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欧阳修的内心深受触动,终身铭记这个道理。刘熙载在《文概》中评价他的《新五代史》时,认为欧阳修在书中深刻体现了敬畏天地、怜爱百姓的精神,其文章也充满了仁慈和同情之心。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名篇。此文短小精悍,先扬后抑,通过对唐庄宗失国的批判,引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道理。文章以情感为主线,开篇便是一番感慨:“兴衰之理,虽为天命所定,但人事亦有所影响。探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及其失天下的原因,可明了其中的道理。”

接下来,文章娓娓道出庄宗得国的过程,文笔简练古雅:“人们传说晋王临终前,将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国是我们的仇敌,燕王是我所扶植的,契丹与我们约为兄弟之国却背叛了我们。这三件事都是我的遗憾。我给你这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庄宗受箭藏于庙中。后来用兵时便派使者带一头牲畜到庙中禀告神灵并取出箭矢。凯旋时再归还。当他俘虏燕王父子并以梁君臣的首级献给先祖时,庄宗的意气之盛可谓雄壮威武。”

文章接着描绘了庄宗失国的情景,情感充沛但不繁冗:“当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之际,有人夜袭宫中引发混乱。庄宗仓促东逃却未能见到敌军而士卒离散。君臣相对无言不知何去何从。甚至到了割发誓天、泣下沾襟的境地其衰可见一斑!”前后对比凸显了欧阳修文章的特一是情感丰富、叙事简洁有力刘熙载评价他的文章简约精致同时富有深情如史公之洁净而又不失骚人之雅致刘熙载所言颇有见地欧氏之文不仅简洁而且饱含深情有情则能以情主文以气行文无需刻意经营自然合乎文章末段欧阳修感慨道祸福无常得失难料是自然之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深含哲理之言更妙的是虽然此文采用古文形式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骈文的对仗技巧使得文章既具有古文的韵味又不失骈文的华丽作者用深情和哲理之笔写出了这段令人深思的文字这也正是欧阳修的文思之深长所在。(徐晋如)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虽然是古文形式表达出来的,但它仍然采用了骈体的修辞手法。“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与“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两句话在形式上是对仗的散句。“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所引出的句子亦然。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句子则体现了骈文的修辞手法。《文心雕龙·丽辞》中提到古代典籍中的对仗句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文气自然形成的结果。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欧阳修文章的深厚功底和卓越的修辞技巧。(徐晋如)

  满招损,谦受益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