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乡偶书》感受诗人浓浓思乡情


读王之涣的《回乡偶书》,我深切感受到了诗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短短两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却道尽了游子漫长岁月里的心路历程和归乡时的复杂感受。

诗人离开家乡时还是少年,而再次回到故乡时,却已两鬓斑白,岁月沧桑。这种时间上的巨大落差,首先就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他回到熟悉的故乡,却发现乡音未改,而自己却已物是人非。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幕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他本想回到熟悉的环境,却发现自己与家乡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记忆,只能以“客”自居,被孩子们好奇地打问。这无疑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渴望和眷恋。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读罢此诗,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颗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心,那种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断的乡愁。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所有游子的心声的抒发,让人读来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