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h2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理解
1. 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定性描述)
我们生活中常遇到酸和碱,为了明确描述其性质,我们使用酸碱度进行定量描述。酸碱指示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却无法衡量酸或碱性的强度。
2. 酸碱度的表示(定量描述)
酸碱度用于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的强度程度,常用pH值来表示。pH值范围通常为0到14。使用pH试纸可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1)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当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为中性;当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
(2)关于测定溶液pH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第14页“实验基本操作”。
3. pH的应用领域
(1)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特定pH值的溶液中才能进行。
(2)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土壤pH值来改善土壤酸碱性。
(3)检测雨水pH值(pH小于7的雨水称为酸雨),以了解空气污染情况并采取措施。
(4)通过测定的pH值了解个人健康状况。特别提醒:①指示剂在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变色的是指示剂本身,而不是溶液。②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确定该溶液一定是酸或碱。因为某些盐溶液可能呈现出酸性或碱性,如Na2CO3溶液呈碱性。③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时,不能用水试纸,否则会稀释被检测的溶液,影响pH值的测定。对于酸性溶液,稀释后其酸性会降低,测得的pH偏高;对于碱性溶液,稀释后其碱性会降低,测得的pH偏低。
考点二:中和反应的理解
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H+)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表达式: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良土壤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废水;(3)上,如用含氢氧化铝的物治疗胃酸过多。特别提醒:①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②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③治疗胃酸过多时,不宜使用NaOH和Ca(OH)2,因为它们具有腐蚀性。④改良酸性土壤或处理工厂酸性废水时,通常选择熟石灰而非氢氧化钠,原因是熟石灰价格更便宜。重要实验突破: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分析及结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等。在中和反应的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具体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慢慢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从微观角度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