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字加偏旁100个


羊字加偏旁100个  

广西博物馆新展厅中展出的独特宝物引起了广大参观者的好奇。这是一件首次亮相的银器,其形状独特,既有龙首和鱼身,又有一对翅膀,仿佛融合了鱼和船的特征。人们对于这件宝物的起源、文化寓意以及背后的故事充满了疑问。

一、出土之旅

走进新开展的广西博物馆展厅,许多人都会被一件名为“錾花鎏金银摩竭”的银器所吸引。这件银器宛如一件老友重逢的亲切之物。回忆起八年前的一天,我在广西博物馆采访,首次见到了这件独特的银器。考古专家吴伟峰兴致勃勃地介绍它的精妙之处:纯银打造,表面鎏金錾花,整体形态既像鱼又有龙首,背部还装饰着船篷的纹理。

这件宝物的出土可谓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在1991年年底,南丹县的小场乡附城村在进行植树活动时,一个陶罐被意外发现。陶罐中藏有精美的银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条形态独特的“银鱼”。这条银鱼后来被称为摩竭鱼,它其实是一件酒器,也可以称为酒船。

二、宝物的来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批文物的来历,考古人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史籍《宋史》中,他们找到了关于“南丹州”的相关记载。莫洪皓在宋淳化元年继任南丹刺史后,曾按前任土司的规矩向进贡银器。但后来他改变了态度,留下了这些精美的银器。这一行为引发了其弟莫洪沅的不满,他甚至因此上奏,请求出兵弹压。宋太宗宽宏大量,不仅阻止了兄弟间的争斗,还给予了莫洪皓警告和劝解。这一事件使得南丹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宝物。

三、文化的溯源

离开博物馆后,那条深藏于库的“鱼”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经过网上搜索和考古专家的研究,我发现这种鱼形文物被称为摩羯鱼或摩竭鱼。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描述,摩羯座的图形上半身是羊,是鱼。出土于南丹的摩竭鱼并没有羊的形象,更像是一种长鼻利齿的鱼类动物。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摩竭鱼的形象在印度文化中得到了“本土化”,并被视为法力无边的“河水之精”。

四、文化的演变

随着佛教传入,摩竭鱼的形象逐渐发生了改变。从隋唐开始,原本凶狠的摩竭之首逐渐转化为人最崇尚的图腾——龙首。人们还根据“鲤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等寓意,将鱼的双鳍幻化为双翅。有些地方甚至将摩竭鱼改造成船的模样,祈愿它保佑出行平安。到了宋代,印度人塑造的“河水之精”已经完化身为了人崇尚的龙鱼之舟,成为了镇邪、祈福的精灵。

广西博物馆新展厅展出的“錾花鎏金银摩竭”便是这一文化演变的代表作之一。这件宝物的出土展示了古代文化的交融与演变,也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新开展的广西博物馆参观,不妨在摩竭鱼王身旁多逗留一些时间,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羊字加偏旁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