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和地支是什么意思


天干和地支是什么意思  

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及亥。以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惯,其历史源远流长。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出土资料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干支记日的方法就已经存在。至于干支记月和记年则出现得稍晚。目前可查的最早的干支纪年,是西周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的庚申年。

干支记日法是将天干与地支相结合,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组合。由于天干只有十个,而地支有十二个,因此在搭配中会出现循环。当搭配到癸酉后,天重新开始,形成甲戌、乙亥的组合。同样,当地支全部轮完一轮后,也会从头开始。这种循环往复的组合方式,构成了我国特有的时间记录方式。经过六十年,天干完成六次循环,而地支完成五次循环,这一年数恰好是六十年,被称作一个甲子或花甲。我们常常称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花甲老人”或“年过花甲”。

  天干和地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