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变成最终boss


艾伦变成最终boss  

电影《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飞行家》中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异世界与现实世界神秘交错的故事。

影片主要讲述了关宁因女儿被拐踏上寻女之路,在夜晚梦到一座神秘的城市。一家公司找到他,让他小说《弑神》的作者路空文。在接触中,关宁发现梦中的城市与小说中的城市有某种相似,而他的现实似乎也被小说情节影响着。

影片的拍摄地选在了建筑、交通具有“赛博朋克”特征的山城重庆,特效的加持使得两个世界的奇幻得以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影片的视觉和情节都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可以说是国产类型片的一种突破。

剥离掉“奇幻视觉大片”的标签后,《刺杀小说家》真正的内核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影片的核心并不在于玄幻视觉和悬疑情节,而在于“文本是如何承载着人的想象与记忆,又是如何最终反映、篡改、影响了我们所身处的现实”。从原著到电影改编,尚不足以支撑起对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观众之所以还需要这些情节,只是因为对写作这件事仍有寄托。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刺杀小说家》的开头提供了一种始料未及的观影体验:在父爱如山苦情追凶戏后,董子健饰演的路空文与佟丽娅在玄幻背景下的生离死别突兀地展开。两条线的差异不仅在于情节,也在视觉上得到暗示。前者采用现实的打光,而后者则具有强烈的CG感和冶艳的色彩。可能唯一的共同点是主角们稍微有些表演过度。

导演路阳的手法在展现复杂的世界观时并不轻松,但他是郑重其事地对待的。声画的蒙太奇被巧妙利用,配合工业平均水准之上的特效,协助观众在纷繁的线索中寻找同一性。小说家路空文的小说直播内容与关宁的梦境、企业家李沐的身体状态密切相关;路空文寓居的重庆和他笔下的云中城也在相似地貌上演绎着不同要素的组合。

电影最后通过之口给出了故事一个根植于唯物的解释但在观众的直观感受上仍然是少年空文通过写作完成了超现实的复仇即他“写死了”杀父仇人李沐一部无人问津情节幼稚的网文的确拥有了它本不应该拥有的力量。

除了特效和噱头,《刺杀小说家》真正吸引我的是文本是如何承载着人的想象与记忆又是如何最终反映篡改影响了我们所身处的现实这一内核。原著作者双雪涛对这一文本的力量心知肚明他在《飞行家》的序言中写到:“我喜欢写小说可能这是一种省力的怀念让所有人成为我的虚构而我非常胆怯出现在他们面前因为那会使所有意念中的精神塔楼都变成一件真实的黑色围裙同时伴随着责任世故和磨损不太适合一个懦夫。” 影片中路空文写的那篇质量难称优秀的网文无疑也是这样一种“省力的怀念”。他通过文字无意识地着自己的父亲这一形象甚至在片末/文末才逐渐浮现并为之复仇。

导演路阳在改编小说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观众沉浸在复杂的世界观中。他巧妙地利用声画蒙太奇配合工业平均水准之上的特效协助观众在纷繁的线索中寻找关联。尽管电影有很多令人诟病的缺点但它确实是一个勇敢的尝试探索文本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尝试。除了特效和情节影片还试图探讨人的欲望和情感如何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游走这也是影片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导演路阳在采访中表示他的野心是搭建一个小说家宇宙这让人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探索这个宇宙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挑战。但观众更关心的可能是有多大限度的真诚还能存在于IP化和工业程式的特效之外。总的来说《刺杀小说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思考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情感和欲望如何在两者之间游走。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导演路阳的才华和对创作的热情期待他未来能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艾伦变成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