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7-2010防雷规范分类


g057-2010防雷规范分类  

第一节 防雷接地概述

一、防雷接地概念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静电接地,防止静电产生危害。

二、主要类型

1. 工厂防雷接地:主要包括整体结构防雷和主厂房防雷。整体结构防雷主要是通过将接地极打入地下,形成接地网,使接地电阻小于10欧,再将主厂房的钢筋或钢构与接地网连接。水泥混凝土屋顶还应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

2. 供电系统接地: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网正常运行而将某些点直接接地的做法。保护接地则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以防。如果达不到安全要求,应增加接地极或采取其他措施,如更换土壤等。

3. 仪器仪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不能与防雷接地连接。

三、组成及分类

1. 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到接地装置的导体)、接地线(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连接的导体)、接地体(埋入土壤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导电作用的金属导体)以及雷电井、地网等。

2. 防雷分类:根据被保护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防雷措施和防雷器件的选择会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制造、储存火工品等场所,防止火灾和;第二类是针对重点文物单位、大型建筑等,防止造身伤亡;第三类则是针对普通建筑和设施,防止雷击损害。

四、安装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流程包括挖掘接地沟、铺设降阻剂或导电体、安装接地模块等步骤。技术要求方面,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埋设长度不小于2.5M,垂直接地极间距不应小于5米(根据当地防雷办要求)。具体的安装要求和标准详见相关规范。

第二节 接地极施工

一、接地极概念

接地极是接入到大地中的电极,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用于将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在施工上分为独立基础接地极和施工筏板基础接地极等。

二、独立基础接地极施工

采用水平接地极为-40镀锌扁钢,以柱筋作为垂直接地极(泄流钢筋需与底板筋可靠焊接)。所有扁钢交接处都需要用圆钢搭接,并保证焊接长度和质量。

三、筏板基础接地极施工

水平接地极由筏板基础上部钢筋网构成,柱筋作为垂直接地极。在施工时,直接将水平钢筋焊接连通,保证总等电位连接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焊接质量是关键,必须确保双面焊接且焊缝长度符合要求。

四、桩基础接地极施工

除了上述两种基础施工方式外,还存在其他如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等)作为引下线的情况。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作引下线,都必须满足其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保证强大雷电流通过不熔化。引下线的规格和安装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还需进行等电位施工和均压环、门窗、栏杆的防雷接地施工等。具体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应参照相关施工图纸和技术标准执行。在防雷接地竣工后,还需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验收测试时,应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防雷接地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防雷接地的施工和验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g057-2010防雷规范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