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存小可以扩大内存吗

在选购新款安卓手机时,很多用户面对不同大小的运存版本都会纠结,究竟是选择8G还是更高的12G甚至是日渐兴起的16G运存版本。许多消费者坚信更大的运存代表着更流畅的手机体验。从安兔兔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安卓用户中,选择8G内存的用户接近半数,选择12G内存的用户也不在少数,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使用16G运存的用户。除了价格差异之外,我们不禁思考,内存的扩大究竟能给手机性能带来多大的提升呢?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先关注最新的内存芯片技术。例如,三星最近量产的最新LPDDR5内存芯片,其数据传输速度已经高达6400Mbps,相较于市面上的12G LPDDR5产品,速度提升了约16%。这种芯片每秒钟可以传输高达51.2GB的数据。那么,为什么安卓手机需要不断提升这些性能呢?这背后其实与安卓系统的“特性”有关。
一些安卓用户可能会注意到,即使手机后台没有运行任何应用程序或是刚重启,运行内存也只会剩下一半左右,这种现象在12G、16G运存手机上同样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安卓系统在开机后为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会自启动一系列系统应用,其中也有一些是用户自主选择自启动的。实际上,从一些截图可以看出,在清理完后台后,仍有大量系统应用在后台“静默运行”,而且大多数应用是不能随意停用的,否则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安卓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导致卡顿和杀后台现象的关键。安卓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开源系统,当用户启动一个新应用时,Linux内核会创建一个新进程,这个进程拥有独立的虚拟地址执行单元。随着用户开启的应用增多,CPU和I/O会变得越来越繁忙。如果手机内存不足以处理这些工作,就会出现速度下降甚至应用被杀死的情况。
当内存不足时,系统会结束一些在内存中的进程,为新的进程腾出空间。安卓软件的不规范之处则体现在流氓软件上会占用大量运存并相互唤醒、常驻后台等问题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安装软件时谨慎选择,明确哪些软件需要自启动权限,哪些不需要。
也不用过于担心剩余内存太少的问题。由于安卓的特殊机制,它总会预先缓冲一些后台应用以加快应用启动速度。在实际使用中,只要用户同时运行的应用数量不是特别多,剩余内存的大小并不会对手机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反观iOS系统虽然拥有较低的运行内存标准(最大为6G),但由于其独特的软件架构设计和严格的后台管理规则使得其用户体验并不逊色于高运存的安卓手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硬件差距依然明显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进化未来可能出现搭载更高运行内存的安卓手机赶超的趋势。不过iOS系统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相机这类应用在后台放置几分钟就会被自动重载这也反映出硬件限制对操作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至于为什么安卓手机要不断追求更大的内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随着应用的不断更新迭代和系统的日益臃肿手机需要更强的硬件支撑尤其是随着未来智能手机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性能的提升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未来我们或许将看到拥有更高运行内存的智能手机出现甚至在未来赶超电脑的发展趋势也不无可能实现此外手机厂商的产品线划分也是推动手机内存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和展示自身实力会在产品系列中设置不同等级的运存规格从而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或许有一天智能手机的性能将不再是体验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这一天似乎还比较遥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