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这句老话出自哪里啊?
“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这句老话,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论语·颜渊》。在这篇经典中,孔子与弟子颜渊讨论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时,颜渊提出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虽然《论语》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这样的字眼,但其精神内核与该句话高度契合,都强调了言语的庄严性和约束力。
“驷马难追”这一表述,则源自《楚辞·离骚》中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里的“骐骥”即指骏马,而“驷马”则是指四匹骏马并驾的车辆,象征着速度与力量。屈原用“驷马难追”来形容自己追求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决心与毅力,表达了言出必行、无惧艰难的坚定信念。
将“一言为定”与“驷马难追”结合,形成了“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这句成语,寓意一旦承诺,就必须像四匹骏马并驾齐驱一样迅速而坚定地去履行,因为言语一旦发出,就像骏马一样难以追回,强调了承诺的严肃性和不可撤销性。这句成语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提醒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要保持一致,做到言出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