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功过谁评说,历史形象究竟如何?
评说春申君黄歇的历史功过,历来众说纷纭,其历史形象也因此显得复杂而多维。
从功绩上看,黄歇最显著的贡献无疑是成功游说楚考烈王,聘请春申君为相,并力排众议,迎立昌平君为楚王。这一举措在楚国面临强秦威胁的危急关头,稳定了内部局势,延续了楚国的国祚,展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手腕和政治远见。此外,黄歇在任期间,广纳贤才,门下有数千食客,其中不乏朱英、李斯(早期)等有才之士,为楚国储备了人才资源。他还在楚国都城寿春修建了宫室,发展了地方经济,对楚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黄歇的历史形象也因其晚年的行为而蒙上阴影。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黄歇与左徒朱英等人发生权力斗争。朱英预言黄歇将面临“两子争位”的危机,并建议他除掉继承人,但黄歇未采纳。最终,黄歇的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楚国大乱,吴起(?-前389年)趁机率军攻楚,攻占楚国都城寿春,楚幽王被杀,黄歇被逼自杀。这一结局凸显了黄歇在权力斗争中的失误和短视,也反映了其政治智慧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黄歇是一位有功也有过、有才也有失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治国方略,为楚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但他在晚年未能妥善处理权力更迭,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因此,对黄歇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既要肯定其功绩,也要正视其过失,才能得出公允的结论。他的历史形象,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