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谓过矣的下一句是“不矜不伐”,出自《道德经》第二十章。


“是谓过矣,不矜不伐”这两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是老子对“我”这一独特存在状态及其处世态度的深刻描述。前一句“是谓过矣”指的是,当我以“我”这种独特的、与世俗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去看待世界和他人时,就已经陷入了主观臆断和自我中心的误区,偏离了事物本来的状态,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一种认知上的偏差和行为的失当。它点明了过度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所带来的问题。

而紧随其后的“不矜不伐”则提出了对应的解决之道。“矜”指的是自夸、自矜其功,“伐”指的是自吹自擂、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达到了“是谓过矣”的境界,或者说能够认识到自身局限、回归大道的人,就不会再自夸其能,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功劳。他们内心平和,行为谦逊,因为明白一切成就皆是顺其自然,而非个人能力的独有功劳,更不会将这种认知当作骄傲的资本。这体现了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谦卑的处世哲学,是对“过矣”状态的一种修正和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