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爬长城几点去比较好(详细资料介绍)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箭扣长城遭遇雷击事件。北京市怀柔区文旅局对此事做出了回应,情况属实。原来,有三名学生在夜间攀爬长城后露营,在次日清晨遭遇雷击昏迷。其中一人恢复意识后报警,目前伤者已经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在此之前,北京市气象部门已经提前预告了周末将有大风、雷雨和冰雹等天气。随着夏季的到来,我们如何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防范雷击风险呢?
雷击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的发生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出现在积雨云中。当云中的电荷分布不均,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雷电主要分为云闪和地闪,其中地闪是打到地面上的闪电。雷电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是雷电的高发期。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的雷电发生频率较高,而西部寒旱地区的雷电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特定的地区,如广东、广西南部以及海南岛中北部,是雷电的高发区。
那么,雷击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雷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闪电。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直袭,可导致瞬间身体损伤甚至死亡。雷击伤幸存者常常出现身体虚弱、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在临,雷击伤可以分为伤、电热灼伤和闪电烧伤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会对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于雷击伤,预防总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夏季户外活动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气象预报,避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高风险活动。对于露营等户外活动,更应该选择安全的地方,避免在位置较突出、周围较空旷的地方露营。如果遭遇雷雨天气,应该立即寻找避雷设施,避免触摸金属等导电物体。
我们要牢记:户外活动时关注气象预报,避免前往未开放地区游玩。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更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夏天。(综合自气象局、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