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陟罚臧否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陟罚臧否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汉字解密:揭秘“降”字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欢迎来到汉字解密,我是谭飞。今天我们来聊聊“降”字背后的故事。

说到“降”,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甲骨文中的写法。在甲骨文中,“降”的左边部分像是一个有石阶的山坡,也就是所谓的“阜”。而《诗经》中的诗句也证明山和阜的意义相近。右边则是两只脚,清晰可见脚掌和脚趾,脚趾朝下,表示沿着山坡的石阶往下走,也就是下山的意思。

把山坡和两只脚左右互换写法,并不影响其降下的意义。但如果将两只脚改为朝上,那就是另一个字“陟”,表示的是上升、登山的意思。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的陟表示的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罚”相对。通过了解字的外形,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到了隶书阶段,原本表示山坡的“阜”被写成了左耳旁的样子,被称作阝。但其实这与耳朵无关,只是因为它形似山坡而得名。同样的,城邑的“邑”在作偏旁时,也变成了右耳旁。但在隶书之前,阜和邑的字形和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为了避免汉字体系的混乱,人们开始区分左阜右邑。也就是说,左耳旁应该叫阜字旁,与山陵有关;右耳旁应该叫邑字边,与城邑有关。

除了上述的讲解,“降”字还有一个读音“xing”,表示投降、降服的意思。这是怎么来的呢?投降意味着屈居人下,降低自己的地位。《左传》中的记载就体现了这个意思。在汉代以前,下降和降伏的读音是相同的,后来为了分化字义才改变了读音。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准确地分析字形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汉字的奥妙。

  丹凤千字科普:陟罚臧否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