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说的就是故事太精彩,大家都争相传阅,导致纸张供不应求呢!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确实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因故事或作品极其精彩而引发的社会现象。它源自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左思花费了十年心血,精心创作了《魏都赋》、《蜀都赋》和《吴都赋》三篇赋,内容详实,文采斐然。当他将《三都赋》的初稿拿给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皇甫谧看时,皇甫谧非常赞赏,认为其价值堪比班固的《两都赋》。
《三都赋》完成后,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当时,许多富豪人家竞相抄写这篇赋,供人传阅欣赏。由于抄写需求量巨大,导致当时洛阳城内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一度上涨。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用来比喻文章写得好,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以致引起社会效应,就像“洛阳纸贵”一样。这充分说明了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